爱心流淌,疫情难挡——记费县益海助学中心古文字课堂发表时间:2022-09-06 16:34 费县益海助学中心 ■ 2022年8月27日,曲阜尼石春秋博物馆和费县益海助学中心建立馆校共建共育关系,向助学中心捐赠了由山东省鲁砚协会、曲阜尼石春秋博物馆联合曲阜师范大学共同研发的传统书写教具80套,并确定在费县益海助学中心开展古文字书写课堂和篆刻课堂,为中心的孩子们带来传统文化的体验与熏陶。 费县益海助学中心院长胡妈妈和曲阜尼山益海小学校长金明英 在查看《书写》传统文房教具套装 2022年8月30日,上个星期日,在费县益海助学中心,我为孩子们上了第一堂古文字书写课。孩子们学习了汉字的起源,并具体了解了“人、天、日”等字的字源和演变。 崔峰在讲“汉字的产生与演变” 在让孩子们提笔书写古文字之前,我给孩子们讲了笔墨纸砚的知识,开教孩子们学习研墨,告诉他们,研墨是“理性情”的过程,孩子们可能理解不深,但是,几千年的汉字书写文化,确确是可以慢慢熏陶和浸润的! 崔峰在教孩子们研墨 孩子们对古文字书写兴趣盎然,正姿,起笔,行笔,收笔……一步步,听得认真,写得用心。看到一个个极具古朴书韵、又兼绘画之美的象形文字活现于纸上,仿佛有种穿越历史的感觉,我看到——一个个躺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 李春汉馆长向中心书法教师孙耀宗介绍《书写》文房套装 崔峰和孙耀宗老师探讨书写教学 ■■ 2022年9月4日,第二个星期日。今天,应该上第二堂古文字书写课。可是,因为济宁地区的新冠疫情形势有些紧张,所以未能成行。 前天(星期五),我给胡妈妈寄过去几千张练习宣纸,告诉她,课不要停,让孙耀宗老师带孩子们学,坚持每天练习,既练了控笔,又学了汉字字源,更了解了文字背后的深厚意蕴。 今天的课,是由孙耀宗老师上的。 很棒!我们的课,做到了无缝衔接! 我想,孙老师的成功接棒,令人感到很振奋!对于下一步古文字书写的推广,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对于随后要开设的篆刻课程,我同样充满信心! 接下来,我们将沿着“益海助学工程”的脚步,去往江苏灌云、河北蔚县、河南民权县等其他3个益海助学中心,为那里的孩子开设古文字书写和篆刻课程,为他们带去传统文化的体验与熏陶,帮助孩子们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并自立自强,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孙耀宗老师给孩子讲解“人”字的写法 孙老师讲得绘声绘色 孙老师在给孩子做一对一指导 费县益海助学中心 孩子们的古文字习作选览 ■■■ ■■■■ 关于“汉字演变脉络法”书写教学体系 汉字是世界上信息量最富集的文字,在所有古老文化中,只有中国的文化始终未曾中断。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国商朝甲骨文、玛雅文字)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 汉字中承载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核心,铭刻着中华民族久远的文化记忆,在中华各民族交流交往融合历程中,汉字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文化交流使者,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不能缺少汉字文化,也不能缺少汉字的书写艺术。 书法书写艺术,是中国专属的文化自信。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书法书写在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立人”功能。“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写好汉字,既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山东省鲁砚协会、曲阜尼石春秋博物馆联合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组织国内外多名拥有深厚传统文化知识且书法书写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汉字演变脉络法”书写教学体系。配套“科学性、系统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教材体系,辅之以笔墨纸砚。铺纸研墨,又闻千年书香;运笔挥毫,再现剑拔弩张。 字之初,本为画,书画同源。初学写字,就要从“文字的童年”入手,一个个稚拙古朴的甲骨文,阐释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初心,一笔一画都凝结着前人的智慧,是中华文明的化石,是中国魂。初学者一入门,便会体验到汉字的妙、雅、巧、美、趣,同时激发出初学者的兴趣和求知欲,去探索潜藏在汉字背后的文化魅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该教学法颠覆了书写教学皆从楷书入手的固定模式,系统解决了初学者“入门慢”、“控笔难”、“练不会”、“不想练”等老大难问题,结合汉字演变的历史顺序、汉字成长的发展规律,沿着汉字的成长道路,在学习和体验中,复活了祖先的回忆与希望,触摸到汉字的深厚意蕴和精髓。学习汉字、热爱汉字,书写汉字,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修身、以字促美,使国人从小就珍惜敬畏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建立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