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之音——尼山中学喜闻雅乐

发表时间:2022-06-15 12:44

听!听!


图片


       值壬寅孟夏,漫步圣水湖,见无风生波,却是因古埙兴。足随音循,乃源自尼山中学雅乐课堂。叹之赏之,遂作诗以记。


才叹圣湖平如镜,

水面忽生瑟瑟纹。

不是清风悠闲过,

粼粼缘随古埙音。


耳循雅乐步随心,

尼山中学驻足闻。

由来孔儒斯文地,

金声玉振有传人。


图片


【诗意】

      壬寅年孟夏某日,漫步在圣水湖畔,晴空丽日下的尼山映照在如镜的水面。我正慨叹,水映山,山入水,如诗如画,神思间却发现水面出现了瑟瑟的鳞纹,在日光下如金星点点。

      没有清风吹过啊?正纳闷时,耳边传来了悠悠的古埙之音。原来波随埙起!

      耳朵循着埙音,脚步听从心声,不由来到尼山中学,原来是这里的尼山雅乐课堂,宋童老师正在教习学生吹奏古埙。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我欣喜地想:圣人的钟磬之音,在这尼山——文脉之源所在,又有了传承和发扬,幸甚至哉!


图片

宋童老师在尼山雅乐课堂上教习古埙

图片

尼山中学学生在练习吹奏古埙


图片


尼山中学雅乐社团简介

      “尼山雅乐”即“孔庙雅乐”。尼山作为孔子的出生地,尼山孔庙每年都要进行隆重的“孔庙雅乐”祭奠仪式。

      “孔庙雅乐”发端于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距今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传统礼乐文化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孔庙雅乐”中使用的乐器称为“八音乐器”。“八音乐器”历史悠久,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铙)、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鼍鼓)、木(柷、敔)八类。“八音乐器”是中国古老传统音乐的同义语,被后世尊为“华夏正音”。

      尼山中学“尼山雅乐”社团,选取“八音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埙”作为演奏乐器。“埙”的音色古朴悠远,极具雅乐特色。

图片

      “尼山雅乐”社团演奏的曲目选自明代雅乐——《宁和之章》。

      《圣水鸣鹤》是曲阜市教体局传统文化办公室房立祯、高春华主任和音乐教研员宋童老师专为尼山中学创作的雅乐校歌。

《圣水鸣鹤》埙曲,尼石春秋博物馆,2分钟

听!听!宋童埙演奏版!

图片

图片


图片

【宋童老师简介

      宋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曲阜市教师教育中心音乐教研员。热爱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致力于学习和传承“孔庙雅乐”。


《圣水鸣鹤》-宋童演唱版   06.07,尼石春秋博物馆,2分钟

听!听!图片


图片


      尼山雅乐(孔庙雅乐)起源于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朽之作。后人通过雅乐表达对先贤的敬仰,也是对儒家仁礼精神的传承。孔府雅乐根植于儒家文化的土壤,“一字一音”精妙独到,曲调平稳悠长,具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感,无不让人感受到儒家礼乐文化复古传统中萦绕的新意,让人真切体会“仁者爱人、中正平和”的美。

      雅乐是门古老的艺术,回味悠长,意蕴无穷。

      古埙之音,如自天籁,一掀一按,一吐一纳,一收一放,一俯一仰,皆是传统礼乐文化的无尽魅力。

      宋童老师说:每每吹奏起雅乐之时,便觉得与古埙融为一体,在悠悠流淌的埙音里,不由神往那个礼乐相合的时代,真有穿越千年与先贤对话的绝妙体验。




图片



图片